哈尔滨啤酒检出呕吐毒素事件背后,三个易被忽略的事实
日前,香港消费者委员会《选择》月刊进行了啤酒测评,检测出哈尔滨麦道啤酒存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又称呕吐毒素,下称DON),检出量为每公斤26微克,其余样本未有检出霉菌毒素。
此事件一披露,就引起很大关注,关键是,该测评文章还提及,哈尔滨麦道啤酒厂商回应称,该公司从未将检测的产品出口到香港以及销售。该产品一直以来只在内地生产及销售,而该产品的整个生产及销售过程均符合内地相关法律法规。
事件经过发酵,引起了更多愤怒,尤其是厂家的一句“只在内地生产及销售”,更让舆情得到了无限放大。很多网友都表示,坚决拉黑哈尔滨啤酒。
可是,这件事背后,却因为传播及误读,使三个事实易被忽略:
第一,检测出的呕吐毒素,确实未超标,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标准。
目前,中国国家标准(谷物及其制品)以及国际权威食品安全机构的相关上限标准均为(1000μg/kg,即1ppm )。香港消委会检测报告所指的哈尔滨啤酒麦道样本中含有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其检测含量(26μg/kg,即0.026ppm)。
当然,本次测试涵盖30款预先包装罐装或支装啤酒样本中,只有哈尔滨麦道啤酒在此次测试中被检出呕吐毒素(DON),这确实也说明产品质量有问题,值得反思。
第二,确实不是国内食品安全问题。
首先,上面已经说了,并没有超标。
其次,哈尔滨麦道啤酒,与地名哈尔滨也没有关系,因为此品牌隶属于百威亚太旗下。
哈尔滨啤酒,这个曾经由俄国商人创立的品牌,抗战时期,由日本垄断生产,1945年之后由苏联人接管,进入新时代,哈尔滨啤酒厂被收回国有,1996年,哈尔滨啤酒厂和香港新中港集团合资成立哈尔滨啤酒有限公司,2002年在香港上市,2004年宣布卖身给外资,全球啤酒巨头百威以55亿港元收购了哈尔滨啤酒99.66%的股份。从此,哈尔滨啤酒沦为外资品牌。
百威啤酒,作为世界著名的啤酒品牌,其渊源可追溯至1855年,起源于美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与壮大。
因此,可以简单穿透理解,哈尔滨啤酒其实是美国百威下属品牌,其产品质量以及品控,都归品牌方负责,所以,与中国啤酒的安全卫生、与中国的食品安全并没有直接关系。
第三,为什么没机构追究产品销售渠道问题?
香港消委会在其官网上披露一份啤酒产品测试报告显示,本次测试涵盖30款预先包装罐装或支装啤酒样本,主要购自超级市场、百货公司及零售店。容量由330毫升至500毫升,样本标示的酒精含量由3%至8.0%,品牌涉及雪花、喜力、麒麟、嘉士伯、蓝冰、哈啤等多个知名啤酒品牌。
该测评文章还提及,哈尔滨麦道啤酒厂商回应称,该公司从未将检测的产品出口到香港以及销售。
产品并未出口到香港,以及在香港销售,却能让香港消委会在做啤酒产品测试报告时,能在市场渠道采购到这个商品,这说明什么?至少有三种猜想:
(1)假冒伪劣?
(2)品牌方渠道管理混乱?
(3)非合法渠道进入香港?
这么看起来,百威亚洲的品牌管理确实堪忧,先是回复了一句含呕吐毒素啤酒“只在内地生产及销售”引起公愤,接着,就公布了其执行的国际、国内标准,目前,并未见追究产品流通渠道这个严重隐患问题的任何声明,这也让人细思极恐,毕竟,明知有非正常渠道在销售哈尔滨麦道啤酒,并没见品牌方联合当地消协追究责任,谁能相信,内地售卖的哈尔滨麦道啤酒,就一定是正常流通渠道?品牌方不追究,市监局食药监局监测又是合标的,这种啤酒还有消费者敢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