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印象
从各个财务指标来看,重庆啤酒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家公司自2015年以来一路逆袭,逐渐成为啤酒行业中的“战斗机”。
首先,从净资产收益率来看,自2015年以来,便以非常快的速度增长。
最近三年,更是连续排名A股市场第一。毫不夸张的说,这数据哪怕是放在全球市场,也是相当拉风的佼佼者。
其次,从毛利率来看,自2015年以来,实现了逐步增长。特别是2020年,毛利率增长至50%以上,一举成为行业中毛利率排行的第一梯队。
再次,从净利润率来看,自2015年以来实现了快速增长。4年后的2019年便成为行业净利润率最高的公司。
最后,从资产负债表来看,公司财务结构简单,资产负债表现稳健。一是公司没有有息负债,不需要借钱经营,且货币资金占净资产的比例高达90%以上;二是公司在产业链中地位强势,可以占用上下游资源,特别是下游资源的占用比例非常大。
综上可见,公司自2015年触底反弹以来一路逆袭,各项数据和指标都快速好转,并且在2020年,实现了更大幅度的跨越,一举成为啤酒行业中的佼佼者(虽然规模还比较小)。
那么问题来了,2015年和2020年都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公司成功实现了逆袭呢?
要约收购
如果我们把时间拉长一些就会发现,2010年之前,重庆啤酒无论是从净资产收益率来看,还是毛利率和净利润率来看,都是行业中的领先者。
但是,与ROE和净利润率不同的是,2010年~2014年毛利率数据并未发生大幅下跌,2015年才出现明显的下跌。
不过,即使如此,依然和同行的毛利率数据差不多。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毛利率2016年便开始回升,直到成为行业毛利率排行的第一梯队。
关键是,2005年~2015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大部分时间是处于持续增长状态的。
营业收入持续增长,毛利率基本维持不变,净利润率却大幅下降,这说明公司是有持续的且还不错的收入的,但公司肯定是将钱花在了别的什么地方。
具体花在哪里,我没有去查具体数据,因为在查询当年的相关资料时,发现了一个好玩的事情:“关灯吃面”这个流传至今的梗,居然就是来自重庆啤酒。
事情是这样的:2011年12月,重庆啤酒宣布乙肝疫苗项目失败,股价连续九个跌停,两百多亿市值灰飞烟灭。
一位上海股民在重庆啤酒股吧当中发表了《一边吃,一边哭》的帖子,里面只有一句话:“今天回到家,煮了点面吃,一边吃面一边哭,泪水滴落在碗里,没有开灯。”从此之后,“关灯吃面”就成了股票大跌时,众多股民调侃的口头禅。
然而,比这个梗更有意思的是,就在重庆啤酒宣布疫苗临床数据效果不佳的前一年,重庆啤酒的第一大股东重庆啤酒集团宣布将其持有的重庆啤酒的12.25%股权,以人民币 40.22 元/股的价格,转让给了嘉士伯香港。
转让股权这事在股票市场很常见,但问题是第一大股东并没有给出什么明确的原因,就仅仅只是发布了一个公告,选择要转让股权。
随后,重庆啤酒集团2011年6月9日和嘉士伯签订了转让合同,并于12月27日左右过户完成。而在合同签订时,公司的股价40元左右每股,随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公司的股价便上涨到了80元左右每股。
公司明明处在快速上升期,第一大股东却毫无理由且“果断”的转让了自己持有的近40%的股票。一年后公司便宣布疫苗临床数据效果不佳。只能说,大股东的“眼光”实在是太毒辣了。
实际上,这件事已经是公司可能出问题的危险信号了,道理很简单,如果你是第一大股东,公司没问题且前景光明的话,你会无缘无故转让这么多股份吗?脑子没病的,必然都不会选择转让。
很明显,嘉士伯在这次交易中明显是被坑的那一方,但实际上被坑的最狠的是众多普通股东,九个跌停的损失想想都恐怖。投资者要想避免这种损失,唯有深入分析企业,凡是有任何疑点的都一律排除。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
嘉士伯虽然看起来被坑了,但强者从来不抱怨环境。
2013年,嘉士伯通过要约收购的方式,以每股20元价格,收购了大量的重庆啤酒集团的股权,取得了对重庆啤酒的绝对控制权,总计持有重庆啤酒60%的股权。
嘉士伯的中华区负责人王克勤曾在重啤董事长过渡时回答经济观察报提问说:“我们希望重庆啤酒回归主业。嘉士伯是制造销售啤酒这样的专业公司,我们来到重庆,作为重庆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希望能以我们在啤酒行业的专业精神继续带领重庆啤酒在啤酒生产的管理。”
事实上,虽然重庆啤酒的疫苗研发爆雷,但公司对其总体的投资并不多。再加上公司的啤酒业务虽然也受到打击,但其营业收入还在增长,毛利率也还能维持。也就是说啤酒业务受到的影响并不大,基本上还在正常运行。
在取得控制权后,嘉士伯开启了“融合整合”项目对重庆啤酒进行整改,包括处理不良资产、提升运营效率等一系列措施。很快,在仅仅两年后,也就是2015年,公司便开启了逆袭之路。
因此,嘉士伯选择要约收购,取得公司的控制权,并且努力使公司回归啤酒主业的选择显然是比较正确也比较明智的。
资产重组
嘉士伯是丹麦啤酒巨头,早在1995年就进入中国啤酒市场。经过多年的运营,嘉士伯在中国收购多家啤酒厂。包括新疆乌苏啤酒、昆明华狮啤酒、西藏拉萨啤酒等。
这些个品牌都是区域性品牌,主要在本省生产和销售,因此不存在区域重叠的问题。但在嘉士伯取得重庆啤酒控制权之后,便会产生区域重叠,引发同业竞争问题。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嘉士伯承诺在要约收购完成后的 4-7 年的时间内将其与重庆啤酒存在潜在竞争的国内啤酒资产和业务注入重庆啤酒,彻底解决潜在的同业竞争,并争取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同时,嘉士伯亦将考虑采用其他能够彻底解决潜在同业竞争问题的方式。
时间很快来到了2020年,距离要约收购完成也已经过去了7年。于是,在承诺时间的最后一年,嘉士伯启动了重庆啤酒的资产重组。简单来说,此次重组共分为三步:
第一,重庆嘉酿股权转让
重庆啤酒以6.43亿元的对价向嘉士伯香港购买无任何权利负担的重庆嘉酿48.58%的股权,转让价款应以现金方式支付。
购买之前,重庆啤酒和嘉士伯香港分别持有重庆嘉酿51.42%和48.58%的股权。也就是说,第一步完成后,重庆啤酒持有重庆嘉酿100%的股权。
第二,重庆嘉酿增资
重庆啤酒以对价为43.65亿元的拟注入业务认购一定比例的重庆嘉酿新增注册资本,嘉士伯咨询以对价为53.76亿元的A包资产认购一定比例的重庆嘉酿新增注册资本。
增资完成后,重庆啤酒持有重庆嘉酿 51.42%的股权,嘉士伯咨询持有重庆嘉酿 48.58%的股权。股权结构又回到了重组之前,但公司的资产扩大了数倍。
注:A包资产包括嘉士伯咨询持有的嘉士伯工贸 100%的股权、嘉士伯重庆管理公司100%的股权、嘉士伯广东99%的股权、昆明华狮100%的股权。
第三,重庆嘉酿购买嘉士伯香港相关资产
重庆嘉酿以对价17.94亿元向嘉士伯啤酒厂购买无任何权利负担的B包资产,购买价款以现金支付。
注:B包包括嘉士伯啤酒厂持有的新疆啤酒100%的股权、宁夏西夏嘉酿70%的股权。
重组完成后,重庆啤酒得到了嘉士伯注入的包括嘉士伯、乐堡、凯旋1664等国际高端和超高端品牌。并且业务范围也扩大至新疆、宁夏、云南、广东、华东等地。
至此,重庆啤酒的规模扩大了3倍左右,收入和利润也基本都同比例增长。又因为注入的高端和超高端品牌的毛利率和净利润率比较高,从整体上拉升了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润率。
综上所述,重庆啤酒从跨界投资研发疫苗失败,到嘉士伯取得控制权进行整改,再到资产重组注入各种品牌,经历一路坎坷,最终完成了脱变。
其股价也随着公司业绩好转,从2015年的最低13元每股左右,一路上涨到2021年的210元每股左右。7年时间翻了大约16倍,年化收益率接近50%。
也就是说,如果投资者在疫苗事件之后持续跟踪,且在公司业绩有好转迹象时买入,到2021年时的收益会非常可观。另外,这还没有算上分红的收益,如果算上,收益将会更高。
实际上,即使公司经历了连续9个跌停的恐怖事件,以及最近三年跌去了近三分之二还要多的市值,如果从公司上市至今,投资者采用分红在买入的策略还一直持有,目前的年化收益率也还有14.07%。
所以,长期来看,表现不是那么优秀的企业,只要能够维持基本盘,最终都能够给投资者带来不错的回报。
当然了,这些数据都是从后视镜来看问题的,对于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公司未来的发展,或者说未来是否还有发展空间。
发展空间
啤酒行业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行业,早在多年前,行业竞争格局就已经基本定格。换句话说,行业的发展空间实际上已经比较小了。
重庆啤酒之所以最近小十年能够表现优于竞争对手,其一是虽然经历了疫苗失败的打击,但啤酒业务的基本面基本未受影响,随后嘉士伯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包括聚集主业,提高效率等,使其表现回暖。其二是通过资产重组将嘉士伯运营多年的优质资产注入到公司,实现了又一次的飞跃。
但是,放眼未来,重庆啤酒还能有哪些措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呢?貌似没有什么好办法了。因此,重庆啤酒未来的增长必然会减缓,形成和行业差不多的缓慢的增长速度。
这种情况下,其投资的价值自然就需要打上一个折扣。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没有再深入的分析下去。
当然了,重庆啤酒整体上来看,业务比较简单,资产负债表现良好,各种关键财务指标也是行业中表现比较优秀的。如果实在没有更好的投资标的,还是值得考虑的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