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啤酒网】据《2018年中国啤酒行业分析报告》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精酿啤酒的消费量在国内啤酒市场的总体份额中占比不足1%,但年增长率却已达到40%!
“3年前,中国只有300多家精酿啤酒厂,而现在,发展到了3000多家。其红利期估计有10年。”啤酒专家方刚说道。
有研究精酿啤酒的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巨大的市场成长空间充满了商机。以较为成熟的美国啤酒市场为参照,精酿啤酒的占比约为20%。”
从1%到20%,这是一条幸福得冒泡的激奋之路!近两年来,做精酿啤酒的企业一下子多了起来。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阵营——百威、嘉士伯、雪花、青岛等涵盖啤酒全品类的“大块头”;高大师、劳特巴赫、辛巴赫、优步劳等专攻一点的“小个子”。
百舸争流,仿佛18世纪美国西部拓荒潮。在这片以精酿啤酒份额的增长为竞争焦点的方寸战场上,究竟是赫拉克勒斯横扫千军,还是大卫战胜歌利亚?
大块头:每一寸肌肉里都流淌着资源
“大块头”们最突出的优势就是资源,有钱、有人、有技术、有渠道……
囿于篇幅,这里只拣资金和渠道来说。
“有了充裕的资金,能干的事就太多了。可以规模化的建厂,可以在研发上投入更多,当然,还可以收购。”某雪花啤酒经销商直言不讳的说。
目前,精酿餐厅和酒吧是精酿啤酒的主要销售阵地。其中,精酿餐厅融合了酒吧与餐厅的环境,场景化和专业化程度极高,是精酿啤酒进行消费培育的重要场所。
而精酿餐厅恰好是个烧钱的玩意儿:要想有效果,就得在选址、档次、规模等方面舍得投入。
对于“大块头”们来说,这似乎不是太大的问题。
而且,渠道搭建从来都是“大块头”们的强项。
某熟悉精酿啤酒的咨询人士指出:“随着消费升级的不断进行,餐饮渠道将会成为精酿啤酒最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
该咨询人士认为,当下,薯条、汉堡、炸鸡等欧美快餐类食品仍是精酿啤酒佐餐的主力,但随着精酿啤酒消费的逐渐常态化,以及消费者教育的推进,与中国传统餐饮相结合的可能性极大。
而对餐饮渠道的运作,正是传统啤酒大品牌的拿手好戏。借助原有的经销商渠道,“大块头”们把精酿啤酒铺进餐饮终端的阻力很小。
除上述优势外,“大块头”们还有另外一项看家本领——举起小葫芦,轻声念个“收”字。
十年前,百威完全没有酿造正宗精酿啤酒的经验,然而,自打将鹅岛、开巴、拳击猫等一系列蹦跶的小兄弟纳入麾下之后,如今已是美国最大的精酿啤酒公司。
拥有科罗娜品牌的星座啤酒,收购了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精酿啤酒厂;日本麒麟子公司Lion,收购了英国伦敦的精酿啤酒厂……
小个子:我们更懂年轻人
“小个子”们的优势是更加卓越、更加有针对的消费洞察力。
黑龙江辛巴赫精酿啤酒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笑卓也提出,精酿啤酒,作为一个细分领域,希望传递的是拥抱改变的思想,以改变去获得更好的生活。
“对于大品牌来说,精酿啤酒只是众多利润增长点中的一个。但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全部。”优步劳精酿啤酒创始人李庆说。
“小个子”们要想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投入全部的精力去做好每一瓶酒,不断的进行产品创新,不断的用各种贴合时代潮流的产品去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某啤酒专家认为,因为灵活的机制,在市场反应的速度上,小企业往往能够占到先机。
“巨轮掉头难,远不如小船转向灵活。”他这样说道。
在他看来,精酿啤酒本就是自由小众精神的代表,消费群体以年轻人为主。年轻群体追求多元化、个性化、时尚化的消费,大品牌的产品更新迭代速度慢,不断推陈出新的小众品牌更易获得年轻人的认可。
“优步劳有一个‘颠覆性产品研发小组’,会定期推出限量、小众的特色精酿啤酒,特色产品层出不穷,很有创新力。”他举例说。
而另一名长期“潜伏”在精酿啤酒圈的业内人士则告诉记者:在餐饮渠道的挖掘上,“小个子”们也有其独到之处。
“2017年,海底捞和爱咕噜合作推出了定制款精酿啤酒。这其实给了小众精酿啤酒们以启发:推陈出新的多元化产品是小众精酿啤酒品牌的优势,发挥好的话,完全可以针对不同的餐饮场合、餐饮品牌,开发出不同的个性化产品,从而打动餐饮终端的心。尤其是那些运营能力强,影响力大的餐饮品牌。”
除了餐饮渠道,这名“潜伏者”也对“小个子”们的社群运营推崇备至。
“最先开始做精酿啤酒的一群人,都是狂热的爱好者,比如高大师的创始人高岩等。这些人都是精酿啤酒圈的KOL。带货能力不比现在的网红差。”
据悉,“小个子”们多以微信、微博、知乎等社交平台为载体,聚集一群热爱精酿啤酒的消费者,定期提供品鉴和举行线下聚会。如3月8日妇女自由夜,女性喝酒半价;牛仔裤之夜,穿牛仔裤进酒吧点酒八折等。
“这一批品牌创始人,是极其了解精酿啤酒消费者个性的弄潮儿,充分体现了极客精神与个性主义,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很大。”某啤酒经销商补充道。
蓬勃发展且潜力上佳,中国的精酿啤酒市场仍充满想象。在容量远未见顶的态势下,“大块头”和“小个子”们或许还可以井水不犯河水一段时间,然而,市场终将做出自己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