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诚信兴商、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策划 >> 内容

笑话里的中国商业文化与营销

时间:2018-2-1 0:01:04

文化与营销漫谈系列四:笑话里的中国商业文化与营销


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仕农工商”的社会排序,让中国的商人普遍没有地位。而一直处于农耕文明以及抑商的结果是什么呢?那就是商人害怕“官府”,生意做的再大,在官员眼里,你什么都不是,这从而让中国的商人在经营当中充满了狡黠、钻营等黑色幽默,他们见风使舵,非常“聪明”,不信,先来看一则传播甚广的商业笑话:《中国人和印度人、德国人的故事》。

天堂门坏了,上帝要招标重修。

印度人说:3千元可以修好,理由是材料费1千,人工费1千,自己赚1千;

德国人前来投标说:要6千元:材料费2千,人工2千,自己赚2千;

最后来了一个中国人说:这个项目要9千元,3千给你,3千我的,剩下3千给那个印

度人干。

上帝拍案:中标!

人,都是有私心的,“上帝”也不例外,中国人通过给“老板”好处的做法,战胜了印度人、德国人,并最终还实现了工程外包——让印度人干活,三方皆大欢喜,你说中国人聪明不聪明?

还有更聪明的呢?

后来地狱的门也坏了,招标时吸取教训,制订控制价3000元。

德国人看了一眼,认为此预算工程质量无法保障,转身走了;

印度人报价3000元。

中国人给了评标的小鬼500元,报价3000元,中标!

德国人、印度人都很纳闷,但又不清楚里面的操作细节。

再后来,中国人花了500元材料费,500元人工费,修了一半宣布停工。

拖了半年,地狱追加投资3000,完工!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些哑然失笑?

由于中国封建专制社会担心工商业大发展会影响或颠覆他们的统治,一直采取压制商人发展的姿态,夹缝中的中国商人,不得不采取明暗两条腿走路,他需要靠山啊。笑话里,中国人之所以会中标,原因是给了评标的小鬼好处,利益均沾嘛,县官不如县管,要抓住项目中的关键人物。这在无利不早起的当下,是很管用的招数。这让我想到北京一个朋友告诉我们的一些有关系的权贵敛财内幕:一家大企业要招标,五家企业竞标,有“深厚”背景的人找到“掮客”,让他们游说五家企业,只要给他100万,保证中标,如果不能中标,100万一分不少退回。大家看来头不小,就信以为真,都拿出100万好处费打到账上,结果呢,五家有一家中标,退掉400万,净赚100万,这,挣的快吧?在中国,产品,有时没有关系好用。

更有趣的,还在后面,继续往下看。

再后来,天堂连接地狱的电梯坏了,也要重修,经过前面两次教训后。控制定价3000

元,而且要一次性修好。

德国人又来看了一下就走了,印度人报价3000元。中国人也报价3000元,而且还称完

工后有茅台送。最后中标。

拿到钱后中国人开工。材料费500元,人工费500元。

完工后。上帝叫人验收。事先收了中国人500元红包的验收员说不合格,要重建。中国

人说,不达标是因为预算不够,材料有问题,才导致的不合格,于是追加资金9000元重建!

这就是中国式营销,与西方重流程与规则,有很大的不同。

以上,当然是笑话,但也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做客户,尤其是大客户的营销“套路”。

实际上,中国商人也不想请客送礼玩“阴”的,但作为缺乏社会广泛监督的商战场上,尤其是一些垄断单位,不这么走,还真的行不通,有时即使你花了钱,也不一定能中标,原因是有些项目早已在“熟人”的安排下,内定了,所谓招标,只不过走走形式或过场罢了。其实,李宗吾的《厚黑学》,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封建社会背景下的产物,“脸不厚,心不黑”,就难以在社会吃开。中国儒家文化传统的“礼”,不仅包括礼仪、礼节,还包括送礼。“礼多人不怪”、“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吃了,送了,业务就好开展了。这也是当年被誉为“十大最恶俗的广告之一”的“今年过节不收礼”脑白金能够风靡一时的原因吧?

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曾经借助左宗棠的力量,成为红极一时的“官商”,但官场的内斗,也让其深受其中,深谙其中道理的马云曾说“可以跟政府谈恋爱,但千万不要结婚”,可谓中肯。

有一次,去浙江同里湖讲课,顺便去看了周庄水镇沈万三故居。看了沈万三的遭遇,十分感慨:明洪武三年(1370年),沈万三输粮京师,受到明太祖亲自接见,名声大震,修建南京城时,沈万三慷慨解囊,捐了大量银两、物资。然而结果呢?《明史▪马皇后传》记载:“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分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之军,此乱民也,宜诛之。’后曰:‘其富敌国,民自不详。不详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戍云南。”

什么意思呢?在中国商场上混,不要太过分。“人在江湖漂,岂能不挨刀”啊,我又想起在甘肃酒泉讲课,一个学员私下问笔者,做业务,为什么还要“公关”呢,我告诉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根深蒂固文化的改变,需要时间啊。但有一点一定要明白,千万不要触犯法律,法律之内,游刃有余,谁让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礼尚往来呢。否则,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人财两失。

学会适可而止,礼到即止,保护自己,又成就自己。岂不美哉!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13303869878,电子邮件:641491564@qq.com



作者:崔自三 来源:中国国际啤酒网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国国际啤酒网(www.beerw.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Copyright Reserved 2008-2028 中国国际啤酒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07018202号

    投稿邮箱:beerxh@sina.com 投诉邮箱:beerxh@126.com 业务邮箱:beerxh@163.com

    QQ:296090069在线交流  QQ:1102858064在线交流

    鲁ICP备07018202号
  • 执行时间:390.625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