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啤酒网】在韩国OB啤酒公司因涉嫌逃税165亿韩元而被起诉的庭审中,国际商会(ICC)因直接向法院提交意见而受到法院的严厉斥责。
11月3日,首尔北部地方法院刑事十三庭对包括OB啤酒公司首席执行官本•韦尔哈特(韩文名“裴河俊”)和采购团队高管在内的10名被告举行了第二次审前准备听证会。这10人被控违反《特定犯罪加重处罚法》,其中包括逃税。
听证会结束后,法院立即质问:“一家名为国际商会的外国组织向法院提交了意见书,控辩双方是否了解此事?”法院接着问道:“国际商会是以何种身份和权力直接向韩国法院提交意见的?他们提交意见的目的是为了影响审判,这种做法是否合适?”
OB啤酒公司首席执行官韦尔哈特的律师解释说:“我们绝无干预审判的意图,这仅仅是一份参考意见,旨在说明被告因长期旅行禁令而面临的困难。”然而,法院指出:“被告的旅行禁令属于检方管辖范围,并非法院干预的事项。”法院指示:“提交一份关于国际商会意见的背景情况概述及译文。”
当天在法庭上,OB啤酒公司首席执行官韦尔哈特请求加快审理,并表示:“由于旅行禁令导致的长期审判延误严重影响了我们的业务活动。”法院则反驳道:“由于本案涉及韩国领先啤酒公司CEO,司法主权的实现优先于外国人的便利。”
法院还强调:“不能仅仅因为被告是外国人就给予程序上的例外,所有被告都必须接受同等标准的审判”。
庭审还讨论了是否准予目前被拘留的采购团队部长郑某保释。检方指控郑某收受参与逃税的分包商3.7亿韩元贿赂,并设立2.3亿韩元的秘密基金,用于支付同伙的律师费和个人开支。
郑某一方提交了与公司的协议以及一份表示不愿受罚的声明,请求准予保释。然而,检方要求,即使准予保释,也必须限制郑某与相关人员的接触和沟通。预计本周将对郑某的保释申请作出裁决。
鉴于证据确凿、证人证词众多,法院敦促“加快提交证据意见”,并表示将在正式审理前加快案卷审查。下一次预审听证会定于24日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