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啤酒网

中国大麦何以“小卖”?

时间:2024-5-28 17:05:17

【中国国际啤酒网】“大麦不过小满,小麦不过芒种”。

初夏时节,中国大麦和小麦相继进入收割季。但是,这对谷物世界里的“双子星”,名字虽都有一个“麦”字,却是小麦不“小”,大麦不“大”,待遇地位相差悬殊。

小麦适应性较强,在中国从南到北都有种植,自古以来就是主粮作物,颇受重视。大麦偏爱北方和高海拔地区,是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近年来“存在感”逐步降低。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国和消费国。但鲜为人知的是,用于啤酒酿造的大麦,八成以上依赖进口,这与“啤酒大国”的地位太不相称。

1.

大麦是全球第四大禾谷类作物,是饲用、酿造、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料,适应性广、耐逆性强,在中国的栽培历史可追溯至四千多年前。

大麦虽然不是主要口粮,但它是啤酒的重要原材料。酷暑时节,“烧烤+啤酒”,是许多人消夏狂欢的标配。冰爽的、醇厚的、生鲜的,不同的风味,在满足消费者不同味蕾的同时,也催生出一个个产业品牌,有的甚至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国人对啤酒的钟爱,使中国啤酒的生产和消费,长期同时雄居两个世界第一。但是,和啤酒的“产销双雄”相比,啤酒生产的主料大麦,却深度依赖于进口。

据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的数据,中国啤酒大麦的使用量,近年来稳定在每年500万至530万吨。但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国产啤酒大麦年产量只有90万至120万吨,八成以上依靠进口。

啤酒大麦进口暴增的背后,是中国大麦种植不断萎缩的现状。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8年,中国大麦种植面积呈逐年降低态势,2019年至今,基本稳定在750万亩左右。

国内大麦产量下滑,已经传导到产区啤酒制造端。据媒体报道,高峰期国内麦芽厂达到70多家,如今已萎缩到个位数,大部分国内大麦产区的地域性麦芽厂生存困难。

大麦不是主粮,啤酒也非主食,但如果主动权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就有可能因为国际价格的波动,影响到人们的“啤酒自由”。

尤其是放在大食物观的背景下,本土大麦的长期短缺,既不利于食品平衡供给,也会或多或少影响粮食安全大局。

2.

大麦何以“小卖”,背后有一笔并不难算的经济账。

北方地区一些农民告诉记者,正常年景下,一亩地大麦产量600多斤,按收购价1.1元/斤算,每亩收益不足700元。与自己的“同宗兄弟”小麦相比,大麦的亩产量要低近200斤,亩均收益相差200多元。

农民们说,同样地块,就算种玉米这样的大田作物,产量也要高于大麦,亩均收益也高出不少。

记者了解到,在北方一些传统大麦种植区,大麦已退出当地主要农作物舞台,仅作为轮作倒茬的“配角”作物出现。

和进口啤酒大麦相比,国产大麦也没有优势。数据显示,2024年1-3月中国进口大麦的价格约为1元/斤,比国内大麦收购价低0.1元。此外,国产大麦还存在着浸出率低、溶解慢等不足,加工适用性不如进口大麦。

中国啤酒大麦的产业化程度也不高。比如,收储运输缺乏专业公司、农民出售的大麦杂质率偏高,产区与麦芽公司距离远、运输成本高,供需、产销不稳定等。

国产大麦种植和交易中的这些短板,让大麦种植的性价比偏低,许多农民不愿甚至放弃种植,使大麦难以“大卖”。

3.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在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适当扩种大麦,发展好大麦产业,有助于打破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确保粮食安全。

针对国产大麦品质欠佳、产量不高的劣势,种业专家正从育好种子开始发力。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作物种质库现存大麦资源近2.5万份,保存量居世界前6位。在浙江大学麦类作物创新中心,张国平教授团队守望麦田20余年,培育了浙大9号和10号等优质高产大麦新品种,为自主育种夯实了基础。

好种子是基础,还要加强从培育到种植、收获等全链条科学管理,让好种子带来好收成。

在内蒙古等地区,一些企业联合地方政府和农户,从大麦育种到种苗管理,再到病虫害防治、收获作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以增产增收为农户吃下“定心丸”。

提高农民种植大麦的积极性至关重要。要强化国际农产品市场监测、研判和预警,建立重要农产品进出口监测、产业损害预警系统及快速反应机制,防止国际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给农户造成不良影响,呵护农民种植大麦的积极性。

在政策方面,可考虑通过适当补贴、科技推广、订单农业等方式加强扶持引导,增强种植大麦的吸引力。

我们期待在不远的将来,国产大麦不再“小卖”,而是大麦“大卖”。


  • 上一篇:767.5公斤!江苏啤酒大麦创下高产新纪录
  • 下一篇:江苏射阳:小“麦芽”育出富民“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