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啤酒网】与其他啤酒企业四处攻城略地、抢占市场不同,惠泉啤酒并不急于扩张,而是通过使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这也成为近年来公司净利润提升的重要因素
A股上市的6家啤酒企业披露了2023年度业绩。除兰州黄河出现亏损之外,其余五家均实现盈利。而在这五家企业之中,惠泉啤酒2023年的业绩表现又有些与众不同。
财报显示,惠泉啤酒2023年营业收入实现6.14亿元,同比增长0.04%,归母净利润为4853万元,同比增长21.80%。
在收入几乎没有增长的情况下,这家啤酒企业的归母净利润竟然同比增逾两成,究竟是什么原因?
省内收入占比75%
2003年初,惠泉啤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同年,燕京啤酒并购惠泉啤酒38.15%的股份,成为惠泉啤酒的第一大股东。
为避免与惠泉啤酒产生同业竞争,2003年8月,惠泉啤酒控股股东燕京啤酒签署《不竞争承诺函》,承诺将作出一系列的安排,保证惠泉啤酒拥有独立的产、供、销体系。
作为目前福建唯一的啤酒上市企业,惠泉啤酒仍以省内业务为主。从经销渠道来看,惠泉啤酒福建省内经销商数量要多于省外数量。财报显示,2023年公司福建省内、经销商数量为394家,而省外经销商仅为335家。同期,公司75.29%的收入来自福建省内,省内业务毛利率为32.04%,较省外业务毛利率高出11.82个百分点。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当企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产品具有驰名商标或地方知名品牌商标,产品质量也能最快地取得大众市场的认可,产品的溢价率会相对较高,从而致使此类产品的毛利也会抬升。惠泉啤酒在福建、江西等核心销售区域知名度较高,故此,品牌核心竞争力成为其省内业务毛利率走高的坚实基础。
不过,相较A股其他啤酒上市企业而言,惠泉啤酒的盈利水平并不占优。据行业人士透露,啤酒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一般保持在40%左右,惠泉啤酒2023年的销售毛利率为29.48%。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惠泉啤酒的毛利率水平排在六大啤酒企业的第五位。
中高档产品收入同比下滑10%
有目共睹,经过40余年的快速扩张期后,我国啤酒行业产量于2013年见顶,此后持续回落至2020年,其间下降幅度超30%。尽管2021年来产量呈现小幅回升,但增长实质并未改变,这也意味着我国啤酒行业已进入存量时代。
存量时代的特征之一,即企业的发展重心由量转变为质。在此背景之下,啤酒企业追求高端化增速,并围绕高质量增长,进行产能优化和产品结构调整。
近年来国内高端啤酒不断推陈出新,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啤酒行业CR5(业务规模前五名的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为75.6%,而到了2021年,CR5则升至92.9%,位于头部的五大啤酒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据九成以上。
就地区分布而言,华润啤酒在多地市场份额占据头把交椅,青岛啤酒聚焦于华北、华东部分地区,百威市场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东部分地区,而燕京啤酒市场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及西北、西南、华南零星地区,重庆啤酒市场则以西北、西南地区为主。
在行业趋向于高端产品的影响下,惠泉啤酒也进入了这个赛道。财报显示,公司2022年中高档啤酒收入则同比提升38.37%。
值得关注的是,惠泉啤酒曾于2023年10月时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建厂85周年暨啤酒生产40周年庆典大会上重磅推出“惠泉1983”和“老惠泉”两款具有时代感的特色新品,对公司高端产品品类矩阵进一步进行完善。
然而,新款产品的推出并未让惠泉啤酒延续2022年中高端收入增长的趋势。财报显示,2023年,公司中高档产品收入为3.04亿元,同比下滑10.47%。
业内人士分析,作为地方性品牌,惠泉缺少五家啤酒头部企业那般强有力的高端价格带产品,如果产品没有特色,则无法满足少部分高端消费者持续升级至超高端产品的需求。
净利润持续增长背后
2016年至2023年这8年间,惠泉啤酒的营收范围始终徘徊在5.5亿元—6.2亿元之间,但净利润却飙升了近28倍。
究其原因,与其他品牌四处攻城略地、抢占市场不同,惠泉啤酒近年来并不急于扩张,这也让其货币资金节节攀升。2023年,惠泉啤酒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高达71.88%。那么,公司如何处理这些闲置资金?
惠泉啤酒2023年度报告显示,董事会分别于2022年、2023年审议通过《关于投资金融理财产品的议案》。会议决议为有效提高自有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率,在不影响正常经营活动和充分控制投资风险的前提下,公司通过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金融机构循环利用不超过人民币5.3亿元的自有闲置资金购买风险小、现金管理工具类的短期理财产品。
惠泉啤酒理财的习惯已养成多年,这也成为近年来公司净利润提升的重要原因。2020年—2023年,惠泉啤酒净利润分别为2867万元、3103万元、3985万元、4853万元,同期利息收入及投资收益合计分别占当期净利润约88%、91%、76%、73%。
业内人士分析,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理财以提高投资收益有一定必要性,但投资理财总体而言是一项高风险行为。通过理财等行为获得的非经常性损益不可持续,一旦出现巨亏,会影响公司经营的稳定性及竞争力。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初至今,A股上市公司累计认购理财金额约1474亿元,同比下降63%;持有理财产品数量同比下降54.61%。有分析指出,随着再融资全面收紧,上市公司理财规模可能会持续“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