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啤酒网

为什么中国啤酒股净利润率这么低?

时间:2017-5-2 1:57:50

三钱消费品投资框架:啤酒品类分析

在分析之前,请各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国内啤酒品类的利润率指标远低于国外?

(一)合理性

一个品类的合理性是指这个品类是否存在的合理,简而言之是判断品类时过渡性的还是持续性的。

啤酒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酒精饮料之一,已有8000年的历史。目前可被追溯到的最古老文献显示公元前6000年左右,古巴比伦人已经开始饮用啤酒。公元前1300年左右,古埃及的啤酒产业空前繁荣,啤酒甚至被写入古埃及神话故事中,化身人类的救世主。随后,啤酒的酿造技术经由埃及传入希腊城邦,开始流行于西欧,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评价啤酒说:“发明啤酒的人是智慧的”。几十个世纪后的现代啤酒得益于工业革命后的德国人研制酵母纯粹培养法,随后的林德冷冻机又是让啤酒作为一种工业品可以被大量的生产。

而国内的啤酒,其实早在甲骨文时代,就有记载:古人就已采用稻、麦、粟等谷子酿造醴 ,而“醴”便是原始的啤酒。目前我们可以推断出的历史中,国内原始啤酒有四至五千年的历史。前《礼记》记有:或以酏为醴。(《礼记•内则》),后《庄子》记有: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庄子.山木篇》)。

而中国现代啤酒起步较晚,1900年俄国酿酒师最先在哈尔滨建立啤酒厂,也就是如今的哈尔滨啤酒的前身。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啤酒厂是1903年建立在青岛的英德啤酒厂,也就是如今的青岛啤酒的前身。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新中国建立前的近50年间国产啤酒年产一万吨左右。在建国后的啤酒行业作为新中国现代工业的一部分,被各个地方政府所扶持,各省市都建有自己的啤酒厂,在省内有一批忠实的消费者。

三钱二两认为这个品类的历史越是久远,存在的合理性越大,也不会被突如其来的新品类替代,即认为啤酒的合理性是十分强的。

(二)增长性

一个品类的增长性是指这个品类未来的增长空间有多大,从三个维度具体分析:

品类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品类自身的渗透率情况

品类替代其他品类的机会

三钱二两认为,啤酒增长性机会来源于消费升级带来的内部增长机会。

品类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据统计,2007-2016十年间,国产啤酒的年产量经过长期的增长后出现了连续三年的下滑趋势。

国产啤酒总量连续三年的下滑,一方面说明随着国内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并没有选择啤酒,而可能是选择了“消费升级”的其他酒品类或者是进口啤酒,另一方面也是国内啤酒正在经历“供给侧”改革。

但无可否认的是,国内啤酒的“消费升级”属性不足,虽然国内许多品牌也推出旗下的高端品牌,而我们看到,国外的进口啤酒扮演了啤酒品类中的消费升级角色。

品类自身的渗透情况:

目前的中国市场,啤酒的渗透率约为75%,并且其渗透率已经出现小幅下降趋势,这表明啤酒渗透率的增长空间已经不大。

品类替代其他品类的机会:

我们认为其他品类替代啤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同样啤酒也很难替代别的品类。

比起啤酒被别的品类所替代,进口啤酒更有可能蚕食国产啤酒的中高端市场份额。比起酒精度数低于8度,味道较淡的国内啤酒,进口啤酒口味多样,更加吸引消费者。

(三)垄断性

一个品类的垄断性是指这个品类的特性会不会让这个品类最终被几个品牌垄断。

从整个市场格局来看,中国啤酒行业基本上是被华润,青岛,百威,燕京,嘉士伯多寡头垄断。

华润啤酒市场份额25%

青岛啤酒市场份额18%

百威英博市场份额16%

燕京啤酒市场份额10%

嘉士伯市场份额5%

其他啤酒市场份额26%

同时,啤酒行业也出现了类似白酒的“地域性垄断”。以华润,青岛,百威为例,他们分别在以下市场占据强势地位,但并不完全是垄断:

华润:四川,贵州,天津,辽宁,山西,安徽,浙江,江苏

青岛:山东,山西,上海,广东,河北,江苏,福建

百威:黑龙江,吉林,福建,湖北

三钱二两专门绘制了中国的啤酒地图,将各地区最强势的品牌标出供大家参考:

而对于啤酒的“地域性”垄断性,再次强调与白酒“地域性”垄断性的区别:对于啤酒,目前很多地区仍然是多寡头垄断,而白酒在其地区,往往是单一寡头垄断,而这也是国内啤酒整体利润远低于国外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对于啤酒的“地域性”垄断性,再次强调与白酒“地域性”垄断性的区别:对于啤酒,目前很多地区仍然是多寡头垄断,而白酒在其地区,往往是单一寡头垄断,而这也是国内啤酒整体利润远低于国外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里,特别想指出的是,中国啤酒品牌虽然具有较强的垄断性,但中国啤酒行业却不是一个暴利的行业,中国啤酒的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一直在35%左右,净利润在3%左右,这与白酒行业平均30%的净利润有天壤之别。

我们以中国啤酒市场份额最大的华润啤酒为例,2016年收入为287亿,净利润为6.29亿,净利润2.2%,而目前华润啤酒(00291)的市值仅为600亿港币。

如果我们对比百威,其毛利率一直在60%以上,净利润率在20%,这样的现象几乎出现其他所有具有垄断地位的啤酒品牌。

那如果中国的啤酒行业进行进一步的整合或者啤酒行业所正在经历的“供给侧改革”清除了其他产能,中国的啤酒行业能不能也有国外类似的利润呢?这不,很多人都在看着日本朝日所持青岛啤酒股份会被谁买走。


  • 上一篇:请问华润雪花啤酒高层
  • 下一篇:华润雪花啤酒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