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涨价了,铺天盖地的新闻接踵而至!
多少年没有尝到涨价滋味,对于市场而言,一时间难以接受的现象比比皆是!
很多市场上,终端抵触,经销商抱怨,业代牢骚!
在一个啤酒企业的成长市场上,一个区域经理在开完公司涨价会议后,诉苦不已:
这活没法干了,刚刚跟经销商牵完08年合同,现在又要提价,几个合作了多年的经销商已经拒绝打货了!
而在这个企业的成熟市场上,一个区域经理也在诉苦:
这活没法干了,刚才一个经销商打款300万,全部开成了低价酒!够淡季两个月卖的!这价可怎么涨啊?
在一些便利店,老板们在抱怨:
本来接货就在1 、8元/瓶左右,一瓶卖2元,现在涨价0、1元/瓶,只能卖2、1元/瓶,卖酒总带零头,老顾客就把零头省了,少赚钱不说还麻烦!
一些经销商更在抱怨:
没法干了,汽油在涨,人员工资在涨,好不容易盼到啤酒涨价了,可没有老子的份,水涨船不高!
消费者也在奇怪:
昨天买酒还2元一瓶,今天怎么成涨了呢?
媒体在指责:
啤酒行业,步方便面后尘?
啤酒企业也在哭诉:
原料涨了,俺要养家糊口啊!
涨价,似乎成了一个烫手的烙铁,放在谁手上都不太舒服!那么,在这场涨价大战中,真的没有赢家了吗?
一、涨价,不涨可以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看一下啤酒企业涨价(包括降低成本)的几种常用方式:
1、整体涨价,所有品种全部涨价。
2、结构性涨价,根据不同品种的价格和销售占比,不同程度的涨价,甚至一些高价格品种不涨价!
3、砍尾巴,把最不挣钱的几个品种强行砍去。
4、分区域提价,优势区域涨价,弱势区域缓行。
5、减小瓶子容量,把640ml瓶型变成600ml瓶型等。
6、调整产品结构,减小低挡产品促销,加强中高档产品的力度。
7、压缩生产指标,内部降低成本。
8、降低产品度数。
9、降低回瓶价格。
10、利用政策性保护降低成本。
上述动作,作为啤酒行业的常规武器,对于企业缓解成本压力都有着明显的作用,从当前来看,每个企业都在拼劲全力的在储备能量,以便迎接未来的成本考验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
但是,没有哪个企业有底气的在公开表示:我们坚决不涨价!因为:
2008年,进口大麦将从2100~2200元上涨到4600~5200元/吨,国产麦芽从2800~3000元/吨涨到5000元/吨以上,进口麦芽从3400~3600元/吨涨到6000~6200元/吨,啤酒花从29000~30000元/吨涨到11000元/吨。
并且已经造成行业性恐慌,提价成为啤酒行业进入2008年的第一张“入场券”
目前,啤酒行业已经开始进入寡头竞争的初期,前五名的企业已经垄断了中国啤酒总产量的60%以上,但是,即使在资本背景下的企业,也并非是高枕无忧,因为资本大鳄的拼杀已经从一招一式,一城一地的争夺,变成了“骆驼pk兔子”的比赛!
谁的“资本”储存能力强,谁就能走出辽阔的沙漠!毕竟未来的资本拼杀才刚刚开始。
此外,在已经到来的2008年中,国内啤酒业的市场投入还将随着奥运会的到来而增加。在奥运会全球赞助计划中,燕京啤酒和青岛啤酒赞助费已突破6000万美元,而这笔费用仅为入门费,据业内人士透露,2008年,预计青岛啤酒、燕京啤酒、雪花啤酒投入奥运市场宣传的总费分别为3亿,1.5亿,1.5亿。
不提价可以吗?
所有企业都在沉默!
二、涨价,涨过之后怎么办?
涨价,既然是在不得已而为之的前提下产生的,又是对所有的企业是场统一考试,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诸多的抱怨和牢骚呢?
1、成本增加,仅仅是企业自身有压力吗?
涨价水波,以企业为核心,通路成员自然有压力!涨价,不能忽视通路的成本压力!
在很多企业,尤其是拥有强势品牌的企业,渠道地位日益低下,每件啤酒的配送利润不足0、3元,城区一辆车每天最多送货3-400件,初去人工和燃料,几乎没有利润!企业涨价,如果只涨终端售价,不能提高通路利润,通路在抱怨升级到一定程度后,不仅会给竟品提供机会,也必然迫使企业“放血”支持,涨价成为明涨暗降的“旱地拔葱”!最多只能拔出一半!(通路的一半在地下)
啤酒作为大宗笨重物资,即使有再高的品牌,再先进的营销手段,通路的作用永远不能忽视!
2、涨价底气,来自哪里?
在很多企业,这次涨价是欲说还羞,底气不足!对于这些企业请自检如下:
a、自己的品牌厚度如何?此次涨价,几乎就是对企业品牌的一次绝好的检验,在没有足够品牌忠诚度支持的市场,企业会左右为难!
b、自己的营销水平如何?
有两类企业在涨价中会窘迫不已!
一类企业是:靠经销商代理产品吃饭,一个业务人员可以管理一个地级市场。
另一类企业是:一个品牌上百个品种,一个羊倌100只羊,风和日丽没问题,风暴一来,顾东顾不了西!
c、自己的市场背后有“狼”在窥视吗?四周遍布体格不大的“狼”,只好促销打天下,战争年年打,可是却无法“根治”对手,尤其是受体制问题制约的企业,费尽周折把对手打死了,却又被其他企业收购,借尸还魂,烦恼不已!
d、涨价,是跟风还是引导?
涨价的背后是消费升级,消费升级在很大程度上是引导甚至是“引爆”的。比如:2元一罐的可乐我们喝了n年,但是当3-4元一罐的王老吉畅销以来,我们也能习惯。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习惯了十多年的商品消费价格印象,正在随着gdp的变化在飞速的升级变换之中!
案例:
2000年之前的山东啤酒市场,由于个啤酒企业的竞争,啤酒市场的消费特点就是集中在两元价格带上,2002年之后,青岛啤酒使用双子星1+1品牌战略,青岛+崂山。青岛主打5元价格带,崂山主导3元价格带,当时的很多企业不屑一顾,认为崂山价格太高,加之“分厂灌装”,不可能畅销。
到2004年之后,一些企业在吃够了青岛+崂山的苦头后,纷纷跟进35战略(在即饮终端,崂山3元/瓶,青岛5元/瓶),目前山东的啤酒主流市场已经习惯与35模式。
但是在近期成本大涨的背景下,青岛啤酒的主流价格开始向6元靠拢,崂山啤酒以纸箱包装主打济南等鲁中市场,抢占4元价格带的第一品牌。
新的46战略(在即饮终端,崂山4元/瓶,青岛6元/瓶)呼之欲出!
3、涨价,业代应该怎么做?
在很多企业,业代(区域经理)在接到公司涨价通知后,马上就变成“双面人”。一边向公司哭诉,一边向经销商动员,希望公司支援的同时,期望经销商也支持。那么,在提价之时,业代究竟要做什么呢?
案例:在一个啤酒企业的主流市场上,一款主流产品的价格从17元/包,上调到18元/包,到超市,便利店中,可以明显看到市场上的理货痕迹,统一而又鲜明的新价格标示,占有绝对优势的堆头盘面,专业的竟品终端压制政策等,企业为此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生动化竞赛活动,在提高本品价格的同时,清理了竟品的终端表现。
4、涨价着眼点—水波的最远处!
在一些企业,谈到终端价格问题,一些区域经理的结论是:只要经销商出货价格合理了就行,终端价格我管不着!
一个无法控制终端价格的企业,一定有着很滥的营销水平和市场秩序!
产品的定价,在结合同类品牌的同时,一定要从终端的角度出发,然后从终端顺着通路倒推至企业,比如:1、9元的产品未必能胜过2元的同类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价格上的敏感度越来越小,包括通路与终端的影响。
当然如果能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则效果更好!
三、 涨价,天堂还是地狱
涨价的滋味很独特,有苦有甜!
进入2008年,啤酒企业正在面对成本和竞争的双重压力,在“整合”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几乎就是一步天堂,一步地狱!
那么,什么是天堂地狱呢?
案例:啤酒借势整合!
背景:啤酒在a啤酒麾下效力已经接近10年,在这10年中,l啤酒从不足15万吨,被a啤酒打造成接近100万吨(07年为80万吨),成为b省市场的第一塑包品牌,引导着b省3元价格带产品!
在这10年中,啤酒的出厂价格一直稳定在16元左右。但是,由于长时间单品作战,逐步出现通路利润不足,品牌老化等迹象,在很多市场上,通路利润不足0、2元/包,尤其在一些基地市场,通路怨气日益积累!
在2008年1月1日,啤酒提高终端价格0、5-1元/包,利用业代线路拜访的优势,广泛进行终端售价告之的同时,在涨价前挤占终端库存,确保淡季终端安全仓位。
关键之处在于,l啤酒采用了进2退1的策略,出厂价格仅仅提高0、2元/包,渠道利润却提高了0、3—0、7元/包,通路活力立即爆发!随之品牌老化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涨价,作为营销手段的一种,对啤酒行业而言,仅仅是个开始!
一些企业在这场严峻的考验中,会被“挑落下马”,甚至直接或间接的进入地狱。未来的竞争中,涨价与反涨价,整合与反整合,垄断与反垄断将成为主流!局部战争虽然更为激烈,但是全局控制将是巨头们的“华山论剑”的内力比拼,高手对决,招数不重要, 啤酒企业的竞争,也不再是花招百出的年代,舍术求道,守正出奇,这些道理虽然都明白,但是,不同企业间的理解,会深浅不一!
涨价,是建立在营销基础之上的,营销是建立在管理之上的!一个有着非凡的营销基础,有着深厚的管理内功的企业,对于涨价的理解是绝好的机遇,反之,会是灾难!
新的一年,对于啤酒行业而言是整合之年,那么什么是整合呢?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孙子兵法
方刚,在行业中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曾在多个大型饮料,食品企业任职,10余年来从业代到区域经理,市场部总监。从实战入手,对快销品营销管理有独到见解,曾参加可乐、华龙、青岛啤酒等大型企业内训,是国内专业研究啤酒行业营销发展的专家。电子邮件: gzgfggzgfg@163.com,qq:784882391